您的位置:首頁 >新聞 > 股票 >

鹽城勇當“碳路先鋒” 激發綠色低碳發展澎湃動能

秋意漸起,黃海濕地上,蘆葦搖曳,成群的麋鹿自由奔跑……好消息傳來,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新生麋鹿1036頭,種群數量首次突破7000頭。

長期以來,鹽城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守護獨特生態資源,持續放大世遺效應,把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作為鮮明標識,夯實綠色本底,加快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努力打造“兩山理論”的實踐典范。“鹽城版圖上的每一寸綠,都是不可多得的生態財富。我們不僅要立足自身、奮發進取,更要著眼全局、勇于探索,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全省全國貢獻更多綠色新動能。”鹽城市委書記徐纓說。

勇當“碳路先鋒”,

激發綠色低碳發展澎湃動能

放眼長三角,鹽城是一道天然的綠色生態屏障——這里擁有江蘇最長的海岸線,有海洋、濕地、森林三大生態系統,東部是黃海濕地,西部是湖蕩濕地,有著長三角最大的綠肺、最好的空氣、最多的珍稀鳥類。

8月17日,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小組會議召開,研究部署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協作重點工作,努力把長三角生態環境保護提高到新水平。對于鹽城而言,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等多重機遇疊加,唯有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高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堅定不移地改善區域環境質量,才能為建設綠色美麗長三角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機遇與挑戰并存。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意味著鹽城能夠擁有更多競爭新優勢,在綠色低碳新賽道上不斷跨越趕超。8月9日,鹽城市委八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展現“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的生態魅力、發展活力,將鹽城建設為“綠色生態之城”“綠色制造之城”“綠色能源之城”“綠色宜居之城”。

“鹽城一方面用系統思維謀劃未來,以綠色低碳發展勇當‘碳路先鋒’、助力跨越趕超、提升城市地位。另一方面,突出綠色能源產業優勢、制造強市鮮明導向,推動生態價值多元轉化,從生態、制造、能源、宜居等維度部署精準落地之策,讓‘沿海綠城’內涵具象化,獲得強有力實踐支撐。”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夏錦文評價。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專家張正旺認為,“‘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的城市定位,意味著鹽城主動扛起了更大的責任,在保護上做文章,守護好現有的生態財富的同時,累積更多生態財富。勇當‘碳路先鋒’,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可以看出鹽城時刻保持警醒,重大決策、重要舉措、重點工程等注入更多綠色意識,以進一步激發綠色低碳發展的澎湃動能。”

放大生態話語權,凝聚保護濱海濕地的全球共識

鹽城擁有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77萬公頃海岸型濕地,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節點,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2019年7月5日,中國·鹽城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全球第二塊濱海潮間帶濕地世界遺產,實現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從陸地走向海洋“零的突破”,為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自然生態保護提供全新的“中國經驗”。

鹽城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更大力度參與推進二期申遺工作,倡導并構建環黃海生態經濟圈,推動黃(渤)海濕地國際會議升格為國際論壇。今年1月,全球濱海論壇在鹽城如期舉辦,會上,鹽城通過擴大生態朋友圈,廣泛凝聚保護濱海濕地的全球共識。“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系列世界遺產地及提名地是多種瀕危候鳥的重要停歇、越冬或繁殖地,其突出全球普遍價值,不僅體現在江蘇的平臺、東部沿海的平臺,更多的是世界的平臺。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申遺成功,為國際社會提供了遺產保護與地區發展難題的解決方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第28屆世界遺產大會主席章新勝說。

后申遺時代,鹽城積極做好做足“生態+”大文章。鹽城明確提出實施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建設藍色碳匯生態功能區,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成為我省首個將“NbS”寫入黨代會報告的設區市。2021年,全市PM2.5累計濃度28微克/立方米,全省最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87.4%,連續10個月進入全國前20名,全省唯一。今年以來,截至7月26日,全市PM2.5平均濃度30.1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三;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79.7%,全省第一。

打通“兩山”轉化通道,探尋世遺保護與經濟發展“最優解”

黃海灘涂、藍色海洋,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風光”資源。鹽城積極探索擁抱海洋、走向蔚藍的沿海發展新路徑,打造質量高、活力強的藍色經濟增長極,將大海賦予的資源稟賦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爭當全省綠色轉型典范。

“鹽城抓住綠色低碳發展的‘破題之鑰’,要統籌抓好節能降碳增效、綠色低碳循環、綠色生活創建,推廣應用低碳零碳負碳綠色技術,布局靜脈產業;推動新能源與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探索彰顯鹽城特色優勢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兼首席專家、教授成長春說。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鹽城將新能源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之一,聚力打造晶硅光伏、風電裝備等地標產業鏈。目前,全市擁有140多家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形成了東臺、大豐、射陽、阜寧、鹽城經開區五大新能源重點板塊,構建覆蓋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科技研發、配套運維等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區加速形成。

同時,加快構建低碳循環的綠色產業體系,成為全國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國家海上風電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如今,鹽城新能源發電量已占到全社會用電量的60%以上,是名副其實的綠色能源城市。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累計發電量137.6億千瓦時,占全省新能源發電量的29.9%。“我們將充分把握濕地保護法出臺和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獲批疊加機遇,促進全球濱海城市加強溝通交流,加快綠色轉型、做足‘海’的文章,以探尋濱海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鹽城市市長周斌說。

秋意漸起,黃海濕地上,蘆葦搖曳,成群的麋鹿自由奔跑……好消息傳來,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新生麋鹿1036頭,種群數量首次突破7000頭。

關鍵詞: 綠色低碳 工業經濟 營商環境 裝備制造業

圖賞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