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熱訊 > 觀察 >

共治共管共享“美麗五華”!50個老舊小區告別老破舊

五華縣公園片老舊小區居民張永良看到小區的大變樣后,直呼“沒想到”:樓房外立面美化了,綠化帶內草木長青,車輛整齊擺放,路燈、監控等設施齊全,居民三三兩兩曬著太陽聊家常。

老舊小區改造后的變化,是五華縣下足“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取得的成果。城市管理,千頭萬緒,一座城市管理得好與壞,直接關系到百姓的幸福感。

近年來,五華縣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深入實施縣城品質提升工程,基礎設施有新提升,公共服務有新改善,城鄉面貌有新變化,城市文明有新氣象。

日前,五華縣城市建設管理大會暨慶祝廣東省第29屆環衛工人節大會召開,發出共治共管共享“美麗五華”的號召,讓城市建設管理更系統、更精細、更規范,合力打造業興人和、長治民樂的“工匠之鄉·宜居五華”。

50個老舊小區告別老破舊

張永良坦言,在公園片老舊小區住了大半輩子,本以為就這樣破敗了,沒想到改造后煥然一新。“我還加入了小區物業領導小組,也想發揮下余熱,以后我們小區的事務大家一起商量,一起決定。”張永良說。

據了解,縣城公園片老舊小區包含公園新村、豪賢苑一二期等六個小區。該區域總共約50棟、1100戶、5300人,建筑面積30163平方米,屬年久老舊小區,公共設施落后,影響居民基本生活。

五華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老舊小區改造不能“一頭熱”,需要相關部門與居民共同參與,特別是居民的支持非常重要。

“這對我們小區來說是大好事,我們肯定要爭取早日改造。”李洋乃作為小區的老黨員,跟著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走訪住戶,做好思想工作。與李洋乃有著同樣期盼的小區住戶很快就達成一致意見:出錢出力,推動小區早日改造完成。

在五華縣下崗壩小區,這個涉及1300多戶、總投資2100多萬元的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還得到了企業的支持。

“剛好企業的員工宿舍也在小區里面,他們便主動提出負擔部分改造資金。”五華縣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在華興南片老舊小區,廣東開元實業有限公司負責改造小區的同時,還出資提升改造了一條通往縣實驗幼兒園的鄉道。

從政府主導到共同締造是困難的,據悉,很多老舊小區的改造往往停留在政府主導層面,到居民參與這個階段便難以邁進了。因此,五華縣注重聆聽群眾心聲,真正把老舊小區改到居民心坎上。

“目前,老舊小區改造通過多方籌措資金,由政府引導,企業投入,居民參與后續管理,改變以往政府大包大攬的模式,真正做到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面子’好看‘里子’好用。”相關負責人說。

住戶刁思舜已經在下崗壩小區居住了30多年,既經歷了當初搬進新房時的喜悅心情,也感受了小區老舊之后出現的各種問題和不便。如今,通過改造,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讓刁思舜不禁感嘆“好像又住進了新小區一般”。

近兩年來,五華縣共啟動老舊小區項目8個,合計改造老舊小區達50個。通過改造,老舊小區“頑疾”得以根治,新顏取代舊貌,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提升城市品質,“改”出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老城管柔性管理獲好評

五華縣一批老舊小區通過改造,面貌一新,百姓支持、群眾點贊;針對“停車難”問題,借助科技智慧,建成行政服務中心智慧化停車場……城市管理涉及方方面面,纖毫之處見功夫,如何像繡花一樣進行精細化管理?

“繡花功夫與柔性管理相結合。”五華縣城市監管綜合服務中心中隊長宋雙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近日,宋雙華在參與大湖堤網紅夜市的市容管理中,發現有個別攤販產生了抵觸情緒,不愿意搬遷到中農批廣場。

“我們沒有采用強硬的態度,而是耐心跟他們講解在公路上占道擺攤的危害,同時告訴他們搬遷的優勢和好處。”宋雙華不僅口頭說,事后還主動為攤販收拾攤位,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換來了攤販的理解與支持。

這便是宋雙華口中的“柔性管理”,他認為,五華縣人口眾多,管理就不能死板教條,要寓服務于管理之中,體現“和諧、文明、服務、靈活”等人性化、科學化管理,讓群眾真正滿意。

“城市管理人員要轉變理念,變管理為服務,才能改善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關系,既完成本職工作又能得到群眾滿意。”這是宋雙華從業25年來的工作體會。

近年來,五華縣城市管理不斷精細,聚焦民生堵點、痛點,綿綿用力、補齊短板,把看似細微瑣碎但與百姓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事辦好辦實。比如,五華縣檢察院以小井蓋聯系大民生為主題,專門開展井蓋安全隱患整治,目前已修繕、更換的井蓋數量達700多個,加裝防墜網、防位移等改進裝置3000多個。

今年10月4日,恰逢重陽節,五華縣長者飯堂、居家養老服務站第一期建設試點正式投入使用,這是五華縣創新城市基層治理服務、立足老年人需求而試點推行的項目,凸顯城市溫度。

一碗“長者飯”,讓人感受到了城市管理者的用心,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生動體現。

除了設置“長者飯堂”,五華縣還打造“愛心驛站”、推進“花滿縣城”、打造“一街一景”……一個又一個舉措從小事著眼,從細節入手,五華縣用精益求精的繡花功夫,不斷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讓政策紅利和人文關懷釋放到城市的細枝末節。

“五位一體”作業提升保潔質量

五華縣城煥然一新,離不開500多名環衛工人的辛勤付出,他們用樸實的勞動履行著“城市美容師”的光榮職責。

凌晨3時,天未亮,掃帚與地面的摩擦聲打破了夜的寂靜,一抹身影出現在街角,身穿青色工服的環衛工人張運枚準時到崗,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記者了解到,當地的環衛工一般都是4時上班,張運枚卻提前了一個小時到崗。

“早一點路上車不多,可以將馬路中間的落葉、垃圾先清掃到路旁。要不然車輛越來越多,就很難打掃馬路中間的地方,我要掃就要掃到整條馬路一片落葉也沒有。”張運枚笑著問記者,這是不是年輕人口中的“強迫癥”。在記者看來,這是環衛工人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

五華縣環衛所副所長張志鋒告訴記者,他們常常收到錦旗和感謝信,都是送給環衛工的。

廖志強是保潔組一線環衛工人,今年8月12日上午,他在華一路收集垃圾時,撿到一個紅包,打開一看里面裝著一沓錢和銀行卡,他便在原地等待失主,但遲遲不見失主來認領,心想著還有工作沒完成,就繼續回到工作崗位。

“下午一上班,我就和組長一起把拾得的現金和銀行卡交給華興派出所,最后聯系上了失主。”廖志強說,他只是做了一件應該做的小事,有很多環衛工人都做著這樣的事情。

環衛工人,他們在平凡崗位,做著不平凡的事情。

今年54歲的環衛工人曾新群,是五華縣環衛所一線工作年限最長的環衛工。一把大掃帚,她拿了32年;一條大馬路,她走了32年。

“我見不得地上有一點垃圾,每天看到五華的大街小巷干干凈凈,心情就很愉快。”曾新群說,有時候休息日,看到路上有垃圾都心癢癢,想拿掃把掃干凈。

32年來,曾新群見證環衛事業的步步提升,她感嘆到,五華環衛的工作設備不斷更新,也親身感受到大家的環保意識逐年提高,也見證著環衛這份事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

數據顯示,五華的環衛保潔面積由2016年的260萬平方米增至820萬平方米。如今,五華創新形成了“人工普掃+機械清掃+人工保潔+三輪車保潔+灑水降塵‘五位一體’”的環衛作業模式,實現了垃圾落地不超過15分鐘的衛生保潔效果,徹底改變了過去五華臟亂差的負面形象,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并提前實現廣東省衛生鄉鎮全覆蓋。

關鍵詞: 老舊小區 營商環境 生態環境 金融機構

資訊

在线看成人片,性感美女在线,91视频在线看,青柠电影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