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星河集團以超19億元成功摘得黃江鎮大冚村人工智能小鎮更新單元一、四兩宗舊改地塊,總占地面積超21萬平方米。這里將打造成為莞深科創新城,其中規劃居住建面超29萬平方米,配建幼兒園、初中等。
當前,黃江正集全鎮之力加快推動重大項目落地攻堅,其中產城人融合項目因涉及城市品質提升等多個領域而備受關注,而大冚人工智能小鎮項目總投資更是多達500億元。
通過加快推動產城人融合、學校建設以及鄉村振興等城市品質項目,黃江正全方位、多維度塑造全新的城市品質環境,建設集創業工作、學習生活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城區。
產城人融合項目加速布局
近期,作為莞深融合東莞南部臨深九鎮之一,東莞唯一身處兩大科學城中間的鎮街,黃江的產城融合項目正在加速布局。率先落地的天集·磁海產業園工程建設已經進入尾聲,而日前人工智能項目再次取得實質性進展。
大冚村人工智能小鎮傳統產業類更新單元(單元四)總用地77814平方米,其中拆除重建的面積67029平方米。本單元為傳統產業類項目,總建面251712平方米,無集中貢獻公共設施要求。8月22日,大冚村人工智能小鎮項目一單元已完成確認單一主體,正在開展前期研究和控規調整審批以及1+N方案編制。
黃江鎮大冚人工智能小鎮單元(莞深科創新城·黃江大冚)是2021年底公布的第一批“頭雁計劃”項目。項目范圍約1665畝,計劃分兩期改造,其中一期五個更新單元改造范圍約1110畝。此次摘得的是其中啟動區一、四單元面積約315畝。
項目依托松山湖科學城和光明科學城的原始創新優勢,將全力推進軍轉民技術及新興產業技術轉化,打造莞深科創新城。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500億元,運營成熟后,產業年度產值超200億元,年度稅收超15億元,入駐企業超800家,引進科技人才超30000人。
通過星河集團與黃江鎮“政企聯動”成立產業招商公司的模式,該項目已成功引進世界500強——央企航天科工下屬企業航天電器入駐,在大冚建設航天電器華南智能制造總部基地,整合其在深圳等地的4家工廠,并新成立2家研發中心。此外,還將配套建設南京師范大學附屬黃江星河中學。
不僅如此,大冚村人工智能小鎮居住類更新單元(單元一)范圍北至風湖路、南至豐源路、東至規劃縱四路及規劃縱五路、西至東龍路,單元面積為132244平方米,拆除重建面積為121876平方米。更新改造后地塊規劃用途為純居住用地,根據規劃,重建后居住建筑總量可達292500平方米。
備受關注的是,隨著項目落地,包括1所12班幼兒園、1所42班初中在內的無償配建公共設施也將逐步落地。此外,項目范圍內的東龍路也將進一步拓寬,極大便利了市民群眾的日常出行需求。
作為東莞連接深圳的“南大門”,黃江鎮因身處松山湖科學城和光明科學城之間而備受外界注目。隨著莞深融合向縱深發展,黃江鎮因占據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立足軌道交通重鎮的定位,加快打造多個TOD產城人融合項目。其中位于東莞1號線黃江北站的科學城·時區項目不僅是黃江首座TOD城市超級綜合體,更是大灣區第二座時區系TOD綜合體,將以“站城一體”TOD開發新模式再造的一座莞深雙城生活新地標。
項目規劃涵括24萬平方米的微笑曲線建筑立面、6萬平方米的180米超高層天際公寓創意資產,及2萬平方米雙層、公園式時尚風情商業街區,以多業態賦能打造新一代鎮心生活圈。
黃江中學今年底完成改造
新學期開學已過半月,行至黃江中學,除了三棟高大明亮的新式教學樓格外奪目,在校門的位置,一座寬敞大氣的紅白樣式大門已具雛形。隨著校園周圍老舊圍欄的拆除與新圍欄的重建,不久以后,黃江中學將迎來又一次升級改造。
2020年,施工歷時將近1年半的黃江中學校園安全改造一期工程順利竣工交付,并于當年秋季開學投入使用。一期工程于2019年4月開始動工建設,改擴建內容為3棟教學樓、1棟文化樓、3棟學生宿舍樓、1棟教工宿舍樓、門衛室、連廊、設備用房、人防地下室等,總建筑面積47769.49平方米,總投資約1.26億元。
黃江中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教學樓所有新課室均安裝了電子班牌、電子黑板以及其他現代化教學設備,與此同時,學校教學配套設備設計等也同步更新,通過引進“黃江鎮信息化教育—黃江中學智慧校園”建設項目,全面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智慧校園,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整體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轄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
為了不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計劃,黃江中學校園安全改造工程分為兩階段推進,隨著一期工程的竣工,二期工程建設隨之啟動。
在拆除原有教學樓的基礎上,二期工程將重建1棟5層文化藝術實驗樓,本次改擴建計算容積率面積11625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為11764平方米。此外還將改造1座生物園和一座地理園,并修繕1棟6層綜合樓和1棟6層學生食堂宿舍樓。同時,二期工程還將改造1個400米環行田徑場、4個籃球場、2個排球場、1個器械體操區,并進一步修繕學校道路廣場、綠化和校園圍墻,新建門衛室、垃圾房等配套設施。
黃江中學校園安全改造二期工程預計將在今年底順利交付,項目全部工程竣工后,黃江中學可設置60個教學班,容納近3000名學生入讀,屆時將新增上千個學位。
近年來,隨著莞深融合向縱深發展,黃江吸引了大批技術和管理人才落戶,全鎮教育需求量激增,同時社會對優質教育資源配套和教育可持續性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扭轉公辦學位供給不足的被動局面,黃江鎮成立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行動分指揮部,計劃在2020—2025年增加初中、小學、幼兒園學位近8000個。實施黃江中學校園安全改造工程,是黃江著力打造“教育現代化強鎮”的重要舉措,該項目建成后將全面提升黃江教育形象和教育產出效益,進一步完善惠民教育體系。除了黃江中學校園安全改造二期工程,黃江第一小學建設項目也計劃將在今年年內動工。
打造高品質鄉村振興示范帶
縱橫鎮中心區域和南部片區,途經黃江大道、東環路、公常路、蝴蝶一路等,一條總長度13公里的黃江鎮鄉村振興示范帶將串聯1個圩鎮、6個行政村,集中展示黃江大道現代都市風貌和特色商業風貌、袁屋村人居環境和小巷整治示范點、東環路的生活+產業制造名鎮風貌、裕元工業園區產業集群、黃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區風情、公常路的品質宜居風貌、烈士陵園和龍見田紅色革命基因的傳承,蝴蝶地水庫生態公園網紅打卡點等。其中,有3個行政村(圩鎮)達到“特色精品村”標準,3個達到“美麗宜居村”以上標準。
自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黃江鎮根據自身優勢和未來發展趨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以“深莞高度融合樣本”為目標,結合城鄉高度融合實際,推動生態宜居建設和產業振興建設并舉,著力打造高品質鄉村振興示范帶。
目前,黃江鎮鄉村振興示范帶初步建成。秉承“民生工程、基礎優先”,示范帶按照“8+1”要求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并出臺高額獎補方案,充分激發各村、社區積極性,營造爭先創優的濃厚氛圍,助力生態宜居環境和產業振興深入開展,推動鄉村振興從“點上出彩”向鎮村全域拓展。目前,黃江鎮已審議通過了16條村的18個鄉村振興方案,涉及項目84個,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獎補資金約2.65億元。
其中,黃牛埔村正以建設黃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區作為轄區產業振興的重要項目,打造鄉村特色精品示范村,以點帶面,進一步促進城市品質提升。
“我們計劃以黃牛埔廣場為核心連片改造,凸顯客家文化,將這里打造為一個集商貿展銷、文化體驗、休閑消費等功能于一體的黃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區。”黃江鎮黃牛埔村黨支部委員張國元介紹。
未來項目建成后,旅游區將依托客家風情街、文化長廊、客家文化館等項目,沿線打造舊圍巷道、客家瓦房建筑與沿街風貌設計,串聯起途經黃牛埔村舊圍、黃江體育公園,最后到達黃牛埔水庫、綠道等自然資源景點的客家文化旅游線路。
目前,黃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區一期項目已基本完工。在此基礎上,黃牛埔還升級改造周邊環境,推進實施黃牛埔產業振興環境提升二期項目,提升黃牛埔客家文化旅游區特色,其中包括對原興盛路廣場路段臨時建筑進行拆除,增設新一批富有客家特色商鋪,發掘客家風情街的飲食、旅游等商業價值,打造夜市經濟客家風情商業街,豐富鄉村業態。
此外,以黃牛埔文化廣場為中心,對旺盛街文化廣場路段(含黃牛埔市場沿街部分)、興盛路、永祥街文化廣場路段升級沿街建筑風貌,對沿街店鋪招牌統一屋檐造型,統一建筑色彩,打造連片的客家文化特色建筑景區。
接下來,黃江鎮將緊緊抓住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契機,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以生態宜居和產業振興相結合為核心,連片打造城鄉融合示范帶,通過文化、自然旅游資源整合,人居環境整治,現代特色商貿街區建設,產業集群化打造,讓黃江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產業興旺、生活富裕、人民滿意的灣區鄉村振興樣本。
鏈接
黃江城市品質項目簡介
1黃江鎮第一小學
為積極響應東莞市以打造“品質教育”為發展戰略,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強市建設,進一步加快全鎮教育擴容提升供給能力,擴寬公辦學位供給路徑,黃江鎮計劃新建黃江鎮第一小學,以解決黃江片區周邊大量居民子女及符合條件的新莞人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的問題。
黃江鎮第一小學建設項目位于黃江鎮刁朗片區田美社區(板湖村、田美村),將按照66個班(60+6個班預留擴展規模、45座/班)的標準進行建設,項目將建成為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教育教學質量一流的省級品牌學校。目前項目已過會,計劃將在今年內開工建設,項目建成后預計可提供2970個小學學位。
2合路產業振興項目
結合長遠規劃及社區居民停車需求等,近日,合路經濟聯合社建設產業振興項目方案調整完畢并順利過會、開工建設。
結合實際情況,合路產業振興項目方案及預算進行了調整,將原計劃建設地上六層半的產業振興大樓調整為地上六層半、地下一層停車場,占地面積約1100平方米不變,建筑面積由原來約7200平方米調整為8721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積7589平方米、地下面積1132平方米),并增加消防控制室、變配電房、發電機房、水泵房、消防水池、綠化、道路、圍墻等附屬設施,工程預計投入資金由原來約1800萬元調整為3242萬元。
項目調整后,合路村可充分利用土地空間,增加30個停車位,在解決停車位緊缺問題的同時,預計還在原項目基礎上每年增加300萬元集體收入。
3玉堂圍市場升級改造
停車場配套設施項目
玉堂圍市場升級改造停車場配套設施項目總投入費用3300萬元,該項目計劃將玉堂圍市場南側德祥巷一棟兩層舊廠房進行拆舊建新改造停車場配套設施,建設一幢六層、總高約24米功能停車場大樓,占地面積1656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1000平方米,一樓為商鋪,二至五樓為停車場,六樓為活動中心,項目總費用約3300萬元。
該停車場大樓建成后將增加約150個停車位,能較好地改善市場道路停車雜亂及因亂停亂放造成擁堵等問題,同時也有助于美化村容村貌,改善市場營商環境,以及增加集體收益。
4新黃江圖書館
為進一步推動全民閱讀社會建設,黃江根據鎮委、鎮政府要求,擬按國家縣一級圖書館標準開展黃江鎮新圖書館建設,通過構建覆蓋鎮和社區、服務高效、惠及全民的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為全鎮居民打造一個圖書資源豐富、設施設備現代、配套功能完善、服務效能優質、環境舒適優美的公共閱讀與學習教育平臺。
新黃江圖書館建筑面積超1萬平方米,選址黃江公園(正門)左側、黃江中學校園后側,集群眾文化、文化展覽、公共閱讀、文藝展演、文化創作、文化交流等功能為一體。
建成后,新黃江圖書館將以“現代元素與嶺南文化特征相結合”塑造文化景觀,打造具有現代化科技展示及體驗型的專業公共圖書館,并將打破傳統圖書館的刻板模式,擬進行樓層改造,以錯層挑空設計,讓讀者不再“困”于建筑內,視野上獲得更開闊的室內空間,在感官上有一種置身于大自然的空間體驗。目前,新黃江圖書館建筑主體已建成。
5黃牛埔美術館
黃江新美術館——黃牛埔美術館,位于黃牛埔森林公園南入口處,將聯合長龍客家文化陳列館與原“河山畫會”場館共同打造,建成高品質公共文化場館,并爭取在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6黃江鎮科技公園
為了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黃江全力建設面積約5萬平方米的科技公園,目前整個項目已經基本建設完成,成為市民群眾散步、休閑的偏愛之地。
今年6月,位于黃江鎮科技公園的東莞市首個制造業高新技術產品展廳——黃江鎮科技公園城市展廳揭牌。城市展廳劃分為公共展廳、功能展廳、開放展廊三個主題展示區域,生動呈現黃江過去、當下以及未來的發展脈絡,讓社會各界更好地認識黃江、了解黃江。
立足城市發展布局,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黃江動員和組織了500多家創新企業,以“一芯”“三核”“雙循環”為核心概念,建設了全市首個制造業高新技術產品展廳。目前,已有220多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33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入駐公園。同時,黃江精心挑選了60多家特色企業,共600多件產品在館內進行重點展示。
未來,黃江鎮科技公園不僅將幫助企業擴大宣傳、推介高科技產品,將打造永不落幕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產品展示基地,讓科普教育走出課本,讓更多青少年近距離接觸最前沿的科創技術,并通過滾動播放科創新聞、舉辦人機互動活動等,讓市民在閑暇散步中就能掌握最前沿的科技資訊,將科創精神融入日常生活。
7黃牛埔森林公園
近兩年來,黃牛埔森林公園陸續完成升級改造。其中,濕地公園項目(一期),位于黃牛埔森林公園南入口處,包括濕地花田區、灘涂公園區兩大區域,目前該項目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蝴蝶地生態公園以自然生態環境為背景,以戶外休閑游憩為主要形式,結合休閑步道、濱水棧道建設,正逐步打造為一個集休閑、運動、觀光、游樂的美麗田園,進一步凸顯田心村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
8黃江鎮黨史公園
為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021年,黃江鎮建成黃江鎮黨史公園,并正式投入使用,為黨員、群眾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增添新陣地。
黨史公園位于黃江鎮田美社區,占地面積約為4.8萬平方米,與旁邊的黨建主題館、陽光雨黨群服務中心、鎮委黨校田美分教點、黨建廣場共同形成黃江鎮黨員教育基地。黨史公園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于一體,集黨建文化與地域文化于一園,以黨史學習教育“一廊三路”,向參觀者展現黨的百年歷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
9黃江兒童公園
2022年2月,黃江兒童公園正式亮相,與黃江濕地公園相毗鄰,面積約8000平方米。
園內為開闊綠地空間,實現廣場、高速橋下空間聯動,保留廣場舞臺原有鋪裝,增設兒童游樂設施,增加籃球場、健身設施,重塑周邊綠化、提升臺階休憩、生態功能,打造一個多年齡段集聚休閑鍛煉、娛樂、文化于一體的廣場活動空間,讓市民有更多宜居、宜樂、宜游的好去處。